学术动态

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作题为“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服务碳中和目标需求”的大会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11


111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orld Laureates ForumWLF)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首次开设“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双碳治理论坛”,聚焦“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各界力量,共同为科学减碳助力。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应邀出席并作题为“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服务碳中和目标需求”的大会报告。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再次证明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双碳”目标充分展示了负责任大国形象,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科技界发出了号召。焦念志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自然碳汇无法满足碳中和目标需求,我们必须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开展增汇(增加碳的吸收与封存),即负排放,以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球历史上,海洋对调节气候变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碳中和目标下,我们应努力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支撑碳中和目标需求。

焦念志院士自1991年起研究海洋新生产力(海洋储碳指标),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2010年提出“微型生物碳泵(MCP)”海洋储碳新机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国际海洋探索理事会(ICES)以及北太平洋科学组织(PICES)先后设立以MCP为目标的国际科学工作组,引领了海洋负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焦念志院士在报告中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可实施的海洋负排放技术路径,特别是通过陆海统筹减排增汇以及利用海水养殖区缺氧环境增汇等“中国方案”,并呼吁国际科技界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双碳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挑战。

本届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联合指导,以全球同步现场直播的方式举行。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28位中国两院院士、132位顶尖青年科学家、未来“小科学家”代表,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国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界的嘉宾代表及其他各界嘉宾,跨越全球23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和14个时区,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共同探讨当前全球复杂形势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性问题的科技创新破解之道。

附:焦念志院士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双碳治理论坛”大会报告录像

 

Global ONCE

Join ONCE

邮  编:361002

联系电话:86-592-2880156

传  真:86-592-2880150

Email:ime@xmu.edu.cn

地  址:厦门市翔安南路4221号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周隆泉楼A3-311室

Room A3-311, Zhou Long Quan Building, Xiamen UniversityNo. 4221 Xiang’an South Road, Xiamen, Fujian, 361102, China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网站备案:厦门大学ICP/D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