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获第十三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

发布日期:2016-05-17

    2016年5月3日,福建省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暨“聚焦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典型分享会在福州举行,大会表彰了第十三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个人、2015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其中,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nstitute of Marine Microbes and Ecospheres,IME)获第十三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

厦门大学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成立于2012年5月,其前身是始建于2000年的“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实验室”,团队由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党宏月教授、张瑶教授、张锐教授等8位学科研究员,以及支撑团队和在读学生等共78人组成。

IME遵循国际科联新近倡导的“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科学理念,牵头成立了“海洋碳汇协同创新中心”。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IME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围绕“海洋碳汇”这一主线,以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为突破口,对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团队成员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多次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SME JournalScience等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IME团队在2006年获得海洋界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后,将近十年又磨一剑,2015年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IME致力于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原始创新,领导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SCOR(WG-134)MCP科学工作组、发起建立PICES-ICES联合工作组WG-33(历史上第二个)、发起并设立了戈登论坛(GRC)(由大陆科学家为首发起设立的第一个永久论坛)等,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IME团队成员连续数年通过全国人大呼吁开展“海洋碳汇”研发,得到国家多个部委的积极响应和反馈,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碳汇”在国家战略层面的认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增加“海洋碳汇”有效机制。这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护海洋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等政策倡导相一致,意味着我国将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海洋碳汇”研发和服务低碳经济的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次分享会上,IME作为高校高水平科研集体受到表彰,彰显了青年力量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IME团队将继续围绕“海洋碳汇”这一海洋科学的制高点和研究热点,通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研究相关过程与机制对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实施创新驱动,着力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领域的转化,使其在对应科学前沿及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为福建省和厦门市的低碳经济及碳交易试点工作做贡献,进而为服务国家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转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http://coe.xmu.edu.cn/NewsShow.aspx?Id=13610

Global ONCE

Join ONCE

邮  编:361002

联系电话:86-592-2880156

传  真:86-592-2880150

Email:ime@xmu.edu.cn

地  址:厦门市翔安南路4221号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周隆泉楼A3-311室

Room A3-311, Zhou Long Quan Building, Xiamen UniversityNo. 4221 Xiang’an South Road, Xiamen, Fujian, 361102, China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网站备案:厦门大学ICP/D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