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院士、国务院参事等顶级专家及权威部门汇聚广西,为海洋产业腾飞建言献策!

发布日期:2016-01-10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随着“一带一路”新型国家战略的发展,各产业各领域都对这一政策将会带来的新机遇充满期待。1月6-7日,2016(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北海隆重举办。大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和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广西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广西海洋研究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美国动物蛋白及油脂提炼协会协办。

                  2016(北海)海洋经济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

                         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

       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中国工程院张偲院士、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束为、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葛志荣、广西政协原副主席徐文彦、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任玉岭、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副司长陈茂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副所长、北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山青,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增连,北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雄根等重要嘉宾悉数到场,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等300余人共同出席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蓝色海洋,持续发展”的主题,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为契机,探讨国家在新时期的海洋开发及国际合作战略、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水产品安全及贸易、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生命与海水养殖科技创新等核心议题,促进北部湾地区乃至全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一带一路”的海上合作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北部湾重要的水产基地。北海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山青在开幕式上表示,北海的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北海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区位独特、资源富集、环境优良,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借助于这个平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与企业正集聚入园,将极大地提升园区的科技项目聚集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将提升北海市科技地位和城市品位。目前,北海的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占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37.2%,海洋经济将成为北海市“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新经济环境下,通过创新,深挖海洋蓝色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一定可以圆一个蓝色的海洋梦。

     国务院参事、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葛志荣会长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国和消费国,2015年,中国的鲜活水产品贸易额达到26亿美元,鲜活水产品已经成为整个进出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现在已经形了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福建、广西为主的鲜活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圈,进一步地开发资源,合理利用,北海的海洋经济一定能在全国做出榜样。

                       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在做专题报告

     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规划中提到,重点发展区域是西线,重点发展领域是生物多样性、水产和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结合“一带一路”和新海洋政策呼吁产学研结合,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需求,立足南海,跨越深蓝。焦念志院士则从全球变化与海洋碳汇、海洋储碳过程与机制、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科技对策与实施措施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发展海洋碳汇助力海丝之路。

 
林山青市长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桂建芳院士以及国务院参事任玉岭颁发了《北海市人民政府海洋经济发展顾问》聘书。
        本届海洋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北海隆重召开,汇聚了国内外海洋经济领域顶尖智库之智慧,必将对北海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北海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供良好服务,共同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Global ONCE

Join ONCE

邮  编:361002

联系电话:86-592-2880156

传  真:86-592-2880150

Email:ime@xmu.edu.cn

地  址:厦门市翔安南路4221号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周隆泉楼A3-311室

Room A3-311, Zhou Long Quan Building, Xiamen UniversityNo. 4221 Xiang’an South Road, Xiamen, Fujian, 361102, China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网站备案:厦门大学ICP/D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