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焦念志院士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以ONCE大科学计划助力文明互鉴与科技合作

发布日期:2025-07-14

7月9日至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为主题,来自约 140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 600 余人出席开幕式,彰显了全球对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应邀出席系列活动,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推动海洋负排放领域的全球协作,以科学力量助力文明互鉴与全球发展。

会前座谈:共探国际科技合作新路径

7月9日,应中国科协邀请,焦念志院士在京出席参加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助理秘书长桑德凯尔座谈交流会,双方围绕国际科技合作与对话进行交流探讨。

图 1 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团组进行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

图 2 会议人员合影

开幕式聚焦文明多样性:全球共话和平发展

7月10日,焦念志院士在京应邀出席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此次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图 3 中宣部李书磊部长会上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

习近平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希望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 4 宣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贺信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会发来贺信。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外媒评论提到,超过600人报名参加此次会议反映出全球对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度关注,这一会议也正成为在和平与发展框架下探讨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平台。受邀参加此次活动的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体现了一种更广泛的治理理念,即以对话取代冲突这凸显了中国对促进全球理解与合作的郑重承诺。此次会议的高规格组织也彰显了中国推动文明间和平交流的决心。开幕式上,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先后致辞。他们表示,尊重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坦诚交流、互学互鉴中赓续文明薪火,共创美好未来。

平行论坛:科技创新与文明对话的深度融合

7月11日,焦念志院士在京应邀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平行论坛: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并作主旨报告《科学链接政策,促进全球文明》。此次平行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中联部副部长李明祥致辞。国内外嘉宾100余人出席。

图 5 文明交流互鉴与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大会

贺军科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抓住人工智能时代机遇、应对共同挑战,要以文明互鉴共塑科技发展价值共识,跨越文化偏见、尊重文明多样性;要以科技合作为文明互鉴搭建桥梁,让科技成为文明隔阂的调解器、多元价值的平衡仪、集体智慧的孵化场;要以开放的胸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遵循精确严谨的理性逻辑,又兼具“万物并育”的文明哲思,实现科技向善的共同愿景。

与会国内外部长级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等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贺信中提出的倡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价值伦理构建、文明多样性保护、海洋负排放国际合作等时代命题,充分表达观点,共同勾勒出人工智能文明发展的机遇版图,提出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创新生态,达成推动知识流动、技术普惠合作、弥合数字鸿沟的行动共识。

图 6 焦念志院士应邀作论坛主旨报告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延伸和适用。焦念志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方案,展示了大科学计划发起至今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全球文明科普教育对话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以大科学计划借助AI建设涵盖全球30多种语言的科普教育课程为例,再次强调“科学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

共促海洋合作:传播负排放方案与全球治理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在于文明对话和科技创新。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促进文明对话交流,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

会议期间,焦念志院士还接受包括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和科技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全球海洋科技合作前景,宣介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基于自然生态环保理念的负排放方案路径,呼吁以科技合作共筑海洋秩序、促进全球繁荣。



Global ONCE

Join ONCE

邮  编:361002

联系电话:86-592-2880156

传  真:86-592-2880150

Email:ime@xmu.edu.cn

地  址:厦门市翔安南路4221号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周隆泉楼A3-311室

Room A3-311, Zhou Long Quan Building, Xiamen UniversityNo. 4221 Xiang’an South Road, Xiamen, Fujian, 361102, China

版权所有 ©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网站备案:厦门大学ICP/D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