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科学、政策、法律和资金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寻求突破并达成预期目标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特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相关领域专家在希腊伊兹拉岛举行了以“凝聚各界力量,加强海洋行动”(Bringing it all Together for the Ocean)为主题的务虚会(Ocean Retreat)。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62位特邀代表从气候、公海、渔业与污染四个方面探讨了面向未来的海洋行动纲领,谋求搭建务实有效的海洋治理框架。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应邀与会,并就未来海洋行动纲领提出“五个链接”建议:一是,链接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改善环境适应能力;二是,链接污水处理与海洋负排放,将此CO2排放源改造成可控的海洋负排放基地;三是,链接海洋与陆地,通过陆海统筹实现陆源污染零排放;四是,链接科学与政策,建立基于科学原理的生态工程操作规范和国际技术标准;五是,链接科技研发与资金投入,建立国际开放基金(open funding pool),激发多元化投入、驱动全球协同研发(图1)。

图1 焦念志院士在会议现场
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与会专家,焦念志院士针对备受国际关注的养殖污染与环境问题,在海洋渔业专题研讨会上特别指出:海洋渔业恢复的长周期性意味着渔业发展不能单靠自然资源,也要依靠水产养殖;后者不仅助力解决食品供应问题(当前全球有7亿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下,而陆地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拓展受限于多种因素),还可缓解就业压力。发展海水养殖必须要统筹解决产业需求和环境问题(富营养化、缺氧、海洋酸化等)。中国正在发展海洋牧场,海洋负排放在增加碳汇的同时,还能解决环境问题,是两全其美之策,合情合理合法。
在海洋污染专题研讨会上,焦念志院士指出,开阔大洋实施海水碱化的不可控因素多,风险不明。而利用污水处理提升碱度,减少CO2排放,在完全可控的条件下将碱化尾水排到海洋进而快速吸收大气CO2,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案。该方案已受到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有的表示也正在开展行动。焦念志院士提醒,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需要良性高效的相互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配套政策的及时支持,而科学政策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认知,将科学证据赋能政策制定和评价的全过程,确保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
会议期间,焦念志院士与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Peter Thomson, UNESCO IOC 执行秘书长Vidar Helgesen、法国总统联合国海洋大会特使Olivier Poivre d'Arvor、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agraphy Institute)高级顾问Kilaparti Ramakrishna、WEF海洋行动负责人Alfedo Giron、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与消费者保护部负责人 Sebastian Unger, The Commonwealth海洋与自然资源部负责人Nick Hardman-Mountford,Bloomberg 海洋基金会美国负责人Jonathan Kelsey,加拿大UBC海洋渔业部负责人Rashid Sumaila、笹川和平基金会负责人小林笹川、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海洋计划负责人Sophie Benbow、 挪威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Peter M. Haugan、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投资协调部部长Andreas Hutahaean等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基金会代表围绕上述发言进行交流探讨,并与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秘书长Vidar Helgesen讨论下一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海洋十年大会的组织安排,努力促进我国国际海洋合作、搭建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海洋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议程(图2)。

图2 焦念志院士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长Vidar Helgesen交流

图3 焦念志院士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高级顾问Kilaparti Ramakrishna、蓝色季节(Saison Bleue)基金会负责人Rym Benzina和海洋竞赛(Ocean Race)主席Richard Brisius交流

图4 在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Peter Thomson举行招待会上,焦念志院士与法国总统联合国海洋大会特使Olivier Poivre d'Arvor、蓝色季节(Saison Bleue)基金会负责人Rym Benzina和海洋竞赛(Ocean Race)主席Richard Brisius 交流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秘书处
2024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