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封存与气候适应性国际系列研讨会得到联合国 “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 支持,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发起并担任首席科学家的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Global ONCE)” 主办。
本系列研讨会涉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14(水下生物)及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主题:海藻养殖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巨大潜力(Significant potential of seaweed farming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随着降低大气碳浓度的紧迫性日益加剧,海洋已成为气候行动中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在各类海洋解决方案中,海藻(大型藻类)是脱颖而出的重要助力。它是高效的光合能手,生长速度快,还能直接捕获并储存二氧化碳。然而,海藻的价值不仅限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实现长期碳封存/碳汇,它还为快速发展的可持续蓝色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本次线上研讨会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张永雨研究员将深入剖析海藻养殖助力海洋碳汇/负排放的核心机制,进而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并对海藻养殖作为气候减缓策略的规模化可行性展开审慎分析。
4. 专家介绍
Keynote Speaker: 张永雨

张永雨目前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海洋碳汇与能源微生物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长期专注于藻类-微生物互作关系及其关联的海洋储碳、大型海藻养殖碳汇、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主持了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已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The ISME Journal》《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Limnology & Oceanograph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在代表性学术贡献方面,其成果主要包括:1)系统揭示了大型藻类的多种碳汇途径,明确证实海藻养殖的碳汇潜力以往被严重低估;2)阐明了寡营养海洋中浮游植物与微生物形成长期互利共生关系的内在趋势,并揭示藻菌互作对海洋巨大惰性有机碳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3)评估了全球近海湾除草剂污染现状,解析了该类污染对海洋初级生产及碳汇过程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海藻场的污染修复策略。目前在多个学术组织任职,包括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微生物海洋学分会常务理事、海洋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等。
专家讨论成员:高光,蒋增杰,肖溪

高光
高光,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 研究领域是基于藻类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主持相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海洋十年” 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一等课题。 截止目前,发表 SCI 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发表在包括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 TOP 期刊上。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荣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谷歌 “中国气候行动研究奖”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连续 3 年(2023-2025)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 Elsevier 联合发布的“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文章总引用次数为 4403, h 指数 37,多篇文章入选环境/生态领域前 1%的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 (UNESCO)、《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百科》等采纳。

蒋增杰
蒋增杰博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气候变化与海水养殖相互作用等研究。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容量评估与管理岗位科学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面上/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1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入选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人才工程;担任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
肖溪
肖溪,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2007年南京大学本科,2012年浙江大学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联合培养);西澳大学、南丹麦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水生态资源保护及修复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Advanced Science, 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环境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获Keeling Curve Prize全球碳捕获利用奖、自然资源部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海洋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评首批“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全国10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青年科学家奖;任中国植物学会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湖沼与海洋科学学会(ASLO)青年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SCI期刊Front. Mar. Sci.副主编。